“锦灰堆”,乍一看是个古怪的名字,细细想来却意蕴悠远。“锦”代表繁华与美好,“灰”代表灰烬和残破,当那些残缺的美好堆砌成画,竟别有一番韵味。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锦灰堆自成一派,被历代文人所推崇。
“锦灰堆”又叫“百岁图”,“八破图”。“锦灰堆”称谓起源于元代,由元代绘画大家钱选醉酒即兴创作而成,第一张以锦灰堆命名的画作描绘的就是当天散落在饭桌之上的剩菜残羹。
锦灰堆有别于中国传统工整秀丽的画风,成为了一种洒脱随性的书生快意的最佳写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打破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格局之美,它将杂乱无章的物品摆放与中国传统写实手法相结合,营造出了古朴典雅的艺术氛围。
锦灰堆重于写实,其突出特征可用一个“破”字概括。不仅是破碎杂乱、重叠交汇的程度,最好能够展现出诸如火烧烟熏等古旧样貌。这就对制作者的要求有了更深层次的递进。
锦灰堆的制作不仅要求制作者是诗、书、画、印的天才,也要对书画用器十分考究,对其年代与出处具有深层次的了解。其实单就“字”之一项而言,想要完成锦灰堆的创造就要精于模仿真、草、隶、篆、宋等各家书体,精通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工笔、写意等各种画法;能篆刻各种印章;对诗文、碑拓、古籍版本、古器物要有研究;杂物应有出处和依据,不能任意编造;画面布局也很有讲究,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疏密聚散、浓淡干湿,相互映衬,平中见奇;都是纯手工精心绘制而成,不许粘贴拼凑……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锦灰堆就是集众家所长的存在,如此高要求,能胜任者*少,而锦灰堆绘制过程也十分耗工费时,一般一幅作品2到3个月完成,慢者半年才能画一张。种种原因,使“锦灰堆”这种艺术形式一直很小众,甚至濒临失传。
目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锦灰堆”偶尔露面,不仅出现在书画上,还出现在鼻烟壶、瓷器、玉雕上,数量不多,价格也不算高,这和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不相称。随着藏家对“锦灰堆”有更深入的认识,这种特殊艺术形式市场潜力很大,值得看好。
装裱效果图
锦灰堆传承人耿学知
个人简介:
耿学知,1973年生于山东淄博,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灰堆”传承人、一级美术师。
16岁开始随父习画。师法任伯年、陈半丁、赵之谦、吴昌硕等文人画家。94年随父迁住秦皇岛,结识*人物画家李壮阁并得其精心指教,98年父亲耿玉洲迁居北京后便自己回到家乡山东淄博发展。
2006年开始随父耿玉洲学习“锦灰堆”艺术创作。2011年7月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周村古商城成立耿学知”锦灰堆“艺术工作室至今。
人物成就
为了传承和保护“锦灰堆”这一濒临失传的中国特殊画种,2009年开始为“锦灰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5月“锦灰堆”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1月13日创作的《玉兔迎春》、《残破美的艺术锦灰堆》和2011年6月15日创作的《光辉历程》被新华社发布为全国通稿。
《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科技日报》和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以及各省市新闻网站都多次刊登与转载了相关报道。
2010年在中国美术家联谊会、中国收藏家联谊会、东方美术家网联合举办的《2010中国最具网络人气美术家》评选中荣获第五名。被评为“2010中国最具网络人气美术家”。
2011年9月2日在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民协举办的山东省第四届国际大众艺术节----2011民俗文化博览交易会中,被评为“山东十大民间艺术大师”。
部分作品展示:
暂无精选留言